江南体育绿色物流中心建设背后的标准构建与技术攻关——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咨询设计院低碳建筑研究所所长邓高峰(本刊记者 喜崇彬)
航空物流中心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访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物流与工业工程研究院院长卢风禄(本刊记者 喜崇彬)
以技术创新驱动冷链物流中心节能高效发展——访石家庄久鼎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本刊记者 王玉 喜崇彬)
如何构建更绿色环保的物流系统——访科捷智能副总经理兼智能物流事业部总经理薛力源(本刊记者 喜崇彬)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物流中心绿色化转型成必然趋势。面临成本效率矛盾等挑战,我国通过标准建设、能源转型、设备智能化及数智管理等探索实践,政策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推动绿色物流中心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
随着我国2020年9月首次公开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并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一步明确推进该目标的决心,为国家、城市乃至园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篇章。
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江南体育。物流中心作为物流作业的核心场所,既是能源消耗的重点区域,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物流中心向绿色化转型的道路上,面临着成本效率矛盾、能耗管理难度大以及碳排放核算难题等多重挑战,并正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建设、能源转型等方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物流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相继出台,指导各地积极落实相关措施。园区作为产业和企业的规模化聚集地,在推动“双碳”目标实施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自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零碳园区”概念以来,这一理念迅速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并被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这标志着2025年被视为零碳园区发展的元年。
随着国家对“双碳”目标的明确推进,建设零碳园区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任务,并被列为2025年的工作重点。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园区加速产业升级及绿色发展,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
面对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的增长,物流中心的绿色化进程显得尤为迫切。以顺丰、京东等为代表的领先企业,在追求高效运营的同时,更加注重降低能耗,体现了业内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能耗越低越好”不仅成为企业的普遍诉求,更是客户选择合作伙伴时考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例如,中山榄菊集团在构建绿色工厂时,对物流系统的节能降耗提出严格要求,确保符合政府审批标准;而在国际市场上,来自欧美的顶级企业对能耗的要求甚至超越欧盟CE认证体系的标准,这对物流系统集成商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为有效推进绿色物流中心发展,制定统一的标准至关重要。如江南体育,不同企业、地区间系统接口、数据格式不统一,会影响全链条协同效率,使能耗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对于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绿色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在本期专题采访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咨询设计院低碳建筑研究所所长邓高峰强调,绿色物流中心不仅是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节点,还需要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来提供建设指南,同时依赖技术创新突破实践中的瓶颈。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构建涵盖建筑设计、能源利用以及碳排放管理等多方面的多层次标准框架,从通用规范到专项要求形成闭环,旨在促进绿色物流中心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
邓高峰表示,绿色物流中心作为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节点,既需要标准化体系提供建设标尺,也依赖技术创新突破实践瓶颈。当前我国已构建起多层次的标准框架,并在实践中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推动绿色物流中心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例如,我国正加速构建覆盖建筑设计、能源利用、碳排放管理的多层次标准框架,从通用规范到专项要求形成闭环;同时,冷链节能、可再生能源协同、智能系统集成等技术难题被逐步攻克,推动绿色物流中心从理念走向规模化落地。
在专题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利用物流中心或园区开发利用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十分有前景的商业机会。因为物流中心建筑的屋顶原本是一块没有价值的闲置资产,有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之后,这块资产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以普洛斯公司为例,由于该公司运营着体量巨大的物流中心和园区,拥有面积庞大的屋顶资源,该公司已经依托这个资源孵化出普洛斯新能源业务板块,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公司本身创造了可观的收益。还有,由于目前大部分物流中心或园区的地址一般远离公众生活的闹市区,但交通又十分便利,因此也十分适合设置风力发电机组,开发风电。如今,利用物流中心或园区闲置土地设置风力发电机组也成为惯常操作。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都谈到能源转型是实现绿色物流中心的关键路径之一,重点在于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零碳园区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多元保障的原则,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促进园区可再生能源供能占比不断提高。具体措施包括: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风、光、储、氢为核心,建设多元融合、高承载、高互动、高自愈、高效能的高弹性电网。
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强新能源优先就地开发利用,绿电就地生产消纳,各种能源设施即插即用,提高园区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
搭建园区微电网体系: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同时,灵活选择独立运行或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精准高效实现多能互补。
物流中心的构成主体是物流系统和物流设备。因此,探讨物流中心绿色化时离不开对物流系统和物流设备绿色化的研讨。
在本专题中,科捷智能专家介绍了企业自身经验:科捷智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智慧设备与系统优化江南体育,为物流中心的节能环保做出显著贡献。在硬件方面,科捷智能通过永磁同步电滚筒的应用,使其较传统电滚筒节能23.8%~26.39%,效率提升至IE5等级(>95%),单设备全生命周期可减碳120吨。交叉带分拣系统采用同步电机动态调速技术,可使能耗降低40%,年处理10亿包裹可减少碳排放1.2万吨。据科捷智能粗略推算,若全国50%分拣线采用此类技术,年减碳量可达240万吨,占物流业总排放的5%。
除硬件设备外,智能控制系统也是绿色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科捷的能源管理平台通过IoT传感器实时监控设备负载、运转时长与能耗,实现自动高低速切换(节能超20%)和预测性维护(延长设备寿命30%)。动态卡位系统优化车辆停靠位置,减少等待能耗;三段式速度调节技术根据货量自动调速,在顺丰常州转运中心等项目中,实现20%~26%的电力消耗降低,年减碳约5500吨。
在物流系统构建方面,石家庄久鼎制冷李总介绍了该公司通过制冷工程助力冷库降本增效。石家庄久鼎制冷针对行业成本与能效痛点提出“设计BIM化、工程产品化、安装预制化”的三位一体全新理念,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数智技术(即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园区管理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实现零碳园区的强力助推器。基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AI技术等多重手段,助力园区能源、资源与碳排放的优化与精益管控,以节能调度、动态配置为手段,综合智能算法,赋能园区建立能耗、碳耗数据采集、监测、核算、管控、预测等一体化智慧管控体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江南体育,降低能耗与碳排放的总量及强度,实现对园区能源数据及碳数据全方位、多维度的透明化监测与全生命周期立体管控的目标。
总体而言,我国物流中心在迈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绿色化转型道路上,不仅面临着诸多挑战,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以及行业间的紧密合作,将有助于加速推进这一进程,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江南体育。